国家政策
 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国家政策
中国“一带一路”受宠因由
时间:2012/4/11 14:46:37    发布者:Admin


评论员马骁讯:
        人民日报海外版评论员消息:习主席提出“一带一路”后,“一带一路”备受推崇,受到各国和国际组织的欢迎,纷纷和中国的互联网+行业对接,互通有无,共同探讨并开展国际间的合作交流。

  近日,俄罗斯总统普京发国情咨文,强调与中国的“一带一路”规划对接,重申了俄支持“一带一路”规划的国策。这是国际社会对“一带一路”的最新积极回应。
 
  “多少年来,西方国家在中东地区输出军火与动荡,是为了攫取石油;只有中国带来经济发展合作倡议,我们求之不得!”这是不久前上海举办的第六届世界中国学论坛上,一位阿拉伯学者发自肺腑的感慨,反映了世界的心声。“一带一路”为何受到热议、热捧?究其根源,“一带一路”倡议具有历史必然性、现实合理性、未来延续性。
 
  ——历史必然性:古代海陆丝绸之路曾是中国联系东西方的“国际通道”,是中国、印度、希腊三种主要文化交汇的桥梁;今天,丝绸之路重焕活力,唤醒了古丝路各种文明的历史记忆、各民族共同复兴的梦想。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包括中亚、东盟、南亚、中东欧、西亚、北非等65个国家和地区(当然,“一带一路”是开放的,不限于这65个),44亿人口,经济容量约为21万亿美元,分别占全球的63%和29%。这些国家在古代丝绸之路上可能是“洼地”或“过道”,在地理大发现后,海洋而非大陆决定全球化命运后又被边缘化,今天也是全球化阳光光顾不够的地区。如今,由高铁等所代表的互联互通网络帮助它们连通海洋,帮助它们融入全球化,好比2000年前储蓄的利息开始用起来。
 
  ——现实合理性:世界日益增长的国际公共产品需求与落后的供给能力之间的矛盾,就是建设“一带一路”的动力。亚洲基础设施建设有8万亿美元的巨大资金缺口,所以中国倡导成立的亚投行才会取得如此成功。“一带一路”由中国和其他国家一起合作提供公共产品,这是中国“一带一路”倡议受欢迎的重要原因。也因此,“一带一路”创造的是合作机遇而非对抗。就中国国内而言,互联互通已经完成,拥有良好的基础设施;就沿线其他国家而言,中国的发展模式和已经取得的成就激发了它们独立自强的斗志、走自己的发展道路的愿望;就区域而言,“一带一路”的建设通过各国合作提供公共产品,可以弥补亚洲基础设施建设的巨大资金缺口。
 
  ——未来延续性:“一带一路”倡导共商、共建、共享原则,旨在建设利益共同体、责任共同体、命运共同体,能否做到知行合一、一以贯之?能否真正秉承和弘扬团结互信、平等互利、包容互鉴、合作共赢的丝路精神?这些是对未来延续性的重大考验。一些对“一带一路”未来走向的质疑,源自用近代化西方话语体系来理解“一带一路”,简单从历史上大国崛起方式来看“一带一路”,并与历史上的荷兰、日本、英国等崛起进行了比较,误导了舆论。其实,中国的复兴所涉及的不仅是一个国家的复兴,更是文明的复兴,所以不能简单套用大国崛起逻辑。
 
评论员马骁:
    践行“一带一路”,实现全球化的转变,将部分全球化与当地化结合,帮助更多的发展中国家,使其脱贫致富,共创21实际的国际间合作新篇章,共创绿色和持续发展新机遇,迎接新世纪的挑战,这就是“一带一路”备受欢迎的本质。


分享到:

Tags:
相关文章:
Copyright ©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. 版权所有 亚太行文化(北京)有限公司
地址: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南大街6号北京国二招宾馆东楼2-5  电话:010-66008148
总记录访问: 360922 次      信息产业部备案:京ICP备16019867号-1